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回复: 0

中国LED照明行业的政策体系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回帖

19

积分

版主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6-2 0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一、国家战略与核心政策
  • “双碳”目标驱动节能升级

    •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 明确要求2030年LED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80%,推动公共照明系统全面绿色转型。
    • 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中央通过补贴企业(如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加速LED替代传统光源,但存在补贴覆盖不足、工程匹配度低等问题,需优化终端消费直补机制。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导向

    • “十四五”规划将LED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重点支持智能照明、植物照明等高端应用。
    • 《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灯具)转型,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与国际市场拓展。

  • 绿色产品强制认证

    •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将LED列为节能环保产品,要求政府采购优先选用高能效标识产品,地方配套政策如上海、湖北推行绿色采购制度。



⚙️ 二、专项标准与技术规范(2023–2025年更新)
  • 通用照明性能标准升级

    • GB/T 24823-2024《普通照明用LED模块性能规范》(2025年6月实施):

      • 提高光效容差范围,优化显色指数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IEC)接轨,降低企业出口合规成本。
      • 强化寿命评估要求,明确光通维持率需达70%–90%,推动产品耐久性提升。

  • 新兴应用场景标准填补空白

    • GB/T 44473-2024《植物照明用LED产品性能规范》(2025年6月实施):

      • 规范光子通量、辐照度等农业光学参数,要求材料耐化学腐蚀与紫外线老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 低压半集成式LED灯双标体系:

      • GB/T 43626-2023(安全规范) + GB/T 43723-2024(性能要求)(2025年1月实施),覆盖50V以下交流/120V直流产品,解决低电压场景安全风险。


  • 安全与EMC强制性标准

    • GB 7000系列(如GB 7000.201固定式灯具安全要求)及GB 17743(EMC) 构成CCC认证基础,2024年多地市场监管抽查合格率达100%。


表:2024–2025年LED照明关键新标对比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实施时间
核心更新
普通照明LED模块性能GB/T 24823-20242025-06-01光效容差↑、寿命评估优化、显色指数测试更新
植物照明LED性能GB/T 44473-20242025-06-01光子通量规范、耐候材料要求、辐照度测试
低压半集成LED灯性能GB/T 43723-20242025-01-01分类命名、电气参数、互换性要求
低压半集成LED灯安全GB/T 43626-20232023-12-28热管理、防触电设计、异常保护


🏙️ 三、地方政府实施路径
  • 产业集群化发展

    • 广东:以深圳、厦门为核心,打造LED芯片-应用全链条,建设漳州立达信小镇等产业基地。
    • 江苏:聚焦智能家电集群,要求高效照明产品占比提升,培育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3。

  • 市政与文旅项目拉动需求

    • 景观照明:2024年市场规模403亿元,市政工程占比51%(如桥梁、广场照明),夜间经济与文旅景区助推个性化设计需求。
    • 智慧城市:深圳专项规划(2021–2035)推广多功能智慧杆,集成5G与照明功能。

  • 绿色消费激励

    • 湖北、浙江推行高效照明产品补贴,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上海要求国企优先采购高能效标识产品。



⚠️ 四、政策挑战与发展趋势
  • 现存问题

    • 专利短板:中国LED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但核心专利缺失,依赖国际专利运营模式(如付费打包授权)。
    • 补贴效能不足:工程补贴产品单一、企业自主拓项成本高,需转向终端消费直补与商超认证补贴结合。

  • 未来方向

    • 国际标准协同:新标(如GB/T 24823-2024)对接IEC,降低出口技术壁垒。
    • 智能与低碳融合:结合5G与物联网(发改委2020政策),发展按需调光智慧系统,助力市政节能。
    • 细分场景深化:植物照明、汽车照明(GB 25991-2010)等高端领域成技术突破重点。



💎 备注
当前政策以“能效约束+标准引领+场景创新”为主线:国家层面通过“双碳”目标与制造业升级驱动行业洗牌;地方以产业集群与市政工程拉动规模化应用;新标迭代则解决技术痛点(如植物照明、低压安全)。未来需突破专利困局、优化补贴机制,并依托智能技术实现“光环境”综合服务升级。企业应重点关注2025年新标合规(如光效容差、寿命测试),布局高增长场景(农业、智慧市政)以提升竞争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光联智界免责声明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系导航网编辑部,电子邮件:ledzmhj@163.com) (出处: 光联智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