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单位:衡阳市蒸湘区城管局 资金来源: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 项目额度:约600万元(参考同类项目估算) 当前进展:依据《衡阳市2025年乡村振兴照明专项规划》,拟覆盖步道及自然景观照明---
一、项目背景雨母山是衡阳市生态文旅核心区,现有照明设施以基础路灯为主,存在光效低、覆盖不足、与生态景观不协调等问题。本项目以“生态夜游·智慧山居”为主题,通过生态友好型照明改造,串联步道、湿地、古树等自然节点,打造“无痕照明”示范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
二、建设内容类别 | 具体内容 | 技术亮点 |
---|
生态步道照明 | 沿主游步道安装6米高太阳能庭院灯(间距15米),采用3000K暖光,显色指数Ra≥85 | 灯具内置光感控制器,夜间自动启停 | 湿地景观照明 | 湿地栈道设置地埋式线性灯带(色温2700K),重点区域增设仿生萤火虫动态光效 | 防水等级IP68,光污染控制符合《GB/T 35626-2017》 | 智慧管理系统 | 部署物联网网关(支持4G/5G双模),集成环境监测(温湿度/PM2.5)、人流统计功能 | 异常事件自动推送至“蒸湘智慧城管”平台 | 文化元素植入 | 在古树群落区域设置投影灯,演绎雨母山传说;核心节点安装艺术装置(如竹编灯柱) | 投影内容结合雨母山非遗文化资源 | 配套设施 | 新建休憩凉亭(集成无线充电及蓝牙音箱),改造现有垃圾桶为太阳能分类回收站 | 凉亭材质采用再生竹木,适配暴雨排水需求 |
三、实施计划阶段 | 时间节点 | 关键任务 | 关联依据 |
---|
方案深化 | 2025年7月 | 确定灯光主题(参考“米墅·梧桐谷”数字灯光艺术设计),完成《生态敏感区照明导则》编制 | | 施工图设计 | 2025年8月 | 细化管线敷设路径,规避古树根系及山体滑坡风险区(单灯荷载≤15kg) | 雨母山地质勘查报告 | 工程招标 | 2025年9月 | 发布EPC总承包招标,要求投标方具备生态修复及智慧照明经验(参考二雨公路养护案例) | | 施工建设 | 2025年10月-2026年6月 | 分三阶段推进:核心区段(2025.10-2026.1)、扩展区段(2026.2-2026.4)、系统联调(2026.5-6) | 雨母山景观大道施工经验 | 验收运营 | 2026年7月 | 组织生态影响评估,移交城管局运维,同步启动“雨母夜话”文旅活动 | |
四、重点难点与应对措施生态保护与照明需求平衡 - 难点:山体植被茂密,灯具安装易破坏地表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 措施:采用架空式安装(离地≥2.5米),灯具支架采用可降解复合材料,施工期避开鸟类繁殖季(4-6月)。
智慧系统与自然环境适配 - 难点:山体潮湿多雾,影响物联网设备稳定性。
- 措施:设备采用IP68防护+防凝露涂层,关键节点设置太阳能冗余供电,数据传输加密处理。
村民参与与文化传承 - 难点:需避免现代灯光破坏传统村落风貌。
- 措施:组织村民工作坊,征集竹编灯罩、山歌投影等本土文化元素,纳入景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