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Micro LED显示应用产值主要贡献来源仍是由Samsung主导的大型显示器。除了在几个关键制程上的技术突破外,Micro LED未来也有机会受惠于中国市场大型显示器供应链本土化的协同作用。中国芯片厂商与品牌厂商的联合开发正在快速推动芯片微缩,扩大Micro LED大型显示器量产的成本优势。 长期来说,随着AI协助头戴装置的应用场景边界拓宽,智能驾驶生态升级带动车用显示规格需求上涨,两者未来也将成为Micro LED显示应用产值的重要支柱。 模块大型化与拼接显示 业界对Micro LED大型显示器的分辨率标准为4K及以上,然而目前商业化可量产的点间距在0.5mm。为进一步扩大与Mini LED直显产品的差异化,Micro LED仍需走Pitch间距持续微缩路线,克服驱动连线的低良率及拼缝挑战。 业界部分厂商试图透过放大背板尺寸以减少拼接的需求,以此来规避掉双面制程侧边镀导线或玻璃通孔工艺TGV (Through Via Glass)带来的生产良率问题,同时降低组装复杂度,这有助于让Micro LED满足迈向P0.3~0.4的需求,在消费市场所需的尺寸上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透明显示 透明显示可分为直显与微投影系统,两者关键差异在于可视角度和焦距管理,在应用场景上,前者更偏向用于多人观赏的公众开放领域,后者在隐私性更强的个人消费电子装置中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Micro LED非显示应用 Micro LED在非显示应用中的优势一部分来自于无机光源的材料特性(InGaN与AlGaInP系统),一部分来自于微缩红利。LED材料特性的优势包含了高能量密度、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高信赖性;微缩红利包含了成本控制、阵列化区域管理能力,放到终端则赋予了整体系统的微缩与形变能力。 在非显示应用中,将Micro LED的微缩与阵列化应用在信息传输,或是表面激发、吸收、固化、解离,可为医疗、感测、光通讯等应用创造新的可能。但其也需克服包含标准化法规、生物安全性与稳定性等在内的多个难题。 |